一、 休閑農業的基本概念
休閑農業是在農業和旅游的概念基礎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都市周邊鄉村城鎮化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在架構上,在“旅游綜合體”構架下,基于一定的農業資源與土地基礎,將農業和休閑游憩相結合,以農業為切入點,以景觀打造為基礎,引入泛旅游產業,形成以旅游休閑為導向的土地綜合開發。
在功能上,“休閑農業”在農業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增加服務功能,以農業為依托,集合觀光、休閑、娛樂、創意、研發、地產、會展、博覽等相關功能為一體,在進行農業生產以及產業經營的同時,展現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綜合體。這種休閑農業模式既可以是一個農業園、一個農業區域、也可以是一個主題產業或者一個賣場,只要具備農業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就都有可能通過合理的規劃將其發展成農業旅游綜合體。
圖:劉華云 二、 農業休閑綜合體發展助推新型城鎮化
農業休閑綜合體以農業為主導,融合工業、旅游、創意、地產、會展、博覽、文化、商貿、娛樂、物流等三個以上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結合體。它是 “大農業”的復合結構形態,是資源整合的“驅動器”,產業價值的“放大器”,城鄉共生的“交響曲”,是區域發展的“發動機”。它能有效提高產業集成度、產業集聚度、產業融合度和產業關聯度,改變傳統產業結構,轉變產業發展和運作模式,增強產業間互動與支持效應,降低產品和服務成本,創造收益遞增機會,催生出新型業態,提高產業附加值,擴大產業價值,形成產業復合的“倍增效應”。它是一條破解“三農”困局之路,也是一條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之路。
三、 休閑農業綜合體的動力機制
“休閑農業綜合體”是產業模式升級(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到泛休閑農業產業化)、產品模式升級(從單一農產品到綜合休閑度假產品)、土地開發模式升級(從傳統住宅地產到休閑綜合地產)”三大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
休閑農業綜合特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一定的田園景觀環境與農業生產生活為基礎
農業休閑綜合體是在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與經營活動及農村文化與農家生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 將生態農業與旅游綜合體進行美妙組合的創新型綜合體,具有引領區域資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質。它以休閑觀光為營銷點,試圖全資源旅游化,并以著力聚集、發展其他服務業之平。其核心是農業生產和生活資源休閑觀光化。
(二)以觀光休閑功能為核心
農業休閑綜合體是順應城鄉居民消費新趨勢而發展起來的,與傳統農業最大的不同是其具有的服務業功能,且依托城市、服務城市、受益于城市,強調城鄉經濟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促使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作為農業休閑綜合體,觀光休閑功能必須是核心,基于泛休閑農業產業綜合發展的構架下,融合觀光、游樂、休閑、科普、會議、度假、居住等多種功能。當然,在實際開發中的功能綜合配置,不是多種功能的簡單的大糅合,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
(三)以綜合開發為主要手段
其一,是資源的綜合開發。在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與經營活動及農村文化與農家生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 同時將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進行合理組合,是農業休閑綜合體打造的本質所在。
其二,是產業的綜合發展。農業休閑綜合體,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到泛休閑農業產業化的轉變,實際上是包括旅游、休閑度假、地產、會展等在內的泛休閑農業產業的綜合發展架構。
其三,是功能的綜合配置。農業休閑綜合體,區別于傳統觀光農業的特色之一,就是聚集了多種旅游功能,既要突出某項功能,又能夠一站式滿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體驗需求。
其四,是配套的綜合建設。農業休閑綜合體,除了產業、功能外,還需要市政設施、基礎配套、服務管理機構等方面的綜合建設。
其五,是目標的綜合打造。一個成功的農業休閑綜合體,實際上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特色功能區、新型城鎮化的典范、農業休閑示范區”,這是一個綜合目標的構架。
其六,是效益的綜合體現。以農業為切入點,以景觀提升為基礎,引入休閑旅游功能形成土地綜合開發,是對農業產業化的提升、農產品品牌提升、土地價值的提升、區域經濟效益的提升。
四、 以 “ 農業莊園 ” 為主要開發模式
“農業莊園”作為一種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模式,能夠將規模經營的理論引入農業生產經營,通過對資金、土地、勞動力及設備各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加快推進農業的集約化,進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其典型的形式是:土地開發商通過購買土地所有權或租賃一定面積的土地,把土地相應地劃分為若干等份,通過出售土地權益證或股份受益憑證向社會招商融資,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一)產權模式
“農業莊園”以農村土地使用權為產權基礎,但不是簡單地將土地使用權轉讓和組合,而是將農村土地使用權在營運過程中的權益進行有效地組合!稗r業莊園”產權組合的實質,是在對私有財產、社團產權和法人產權邊際效應重新界定的基礎上,將產權制度中一系列權能分解成為營運權能,將營運權能按價值轉換原則進行組合,即將土地使用權中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進行分離,將財產權益營運中的經營、管理,將產品的生產、消費進行綜合性的、多樣化的組合,使之成為全新的產權制度,合理地解決了營運產權中的投資者(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承包經營者)、營運組織(莊園開發商)的權責邊界。
1 、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
現代農業莊園打破了過去分散經營的小農格局,推動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使用權“三權分離”,是農業產權制度、融資方式、農業功能、技術引進和推廣、管理方式、產業組織方式的創新,對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激發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內在潛能具有重要作用。
2 、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現代農業莊園以市場配置土地資源,通過承包、租賃、購買、股份合作等形式,對農村的耕地、林地、園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資源進行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3 、促進農業產業的規;l展
現代農業莊園對土地、資金、勞動力、技術及設備等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使過去“勞動力+土地”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轉變成“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管理+規!钡默F代農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業向專業化、集約化、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4 、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
現代農業莊園以生產產品和組織產品加工為目的,大投入、高產出,講求規模效應,注重綜合開發,種養加工一起上,產供銷一條龍,農林牧副漁齊發展,有利于挖掘產業要素潛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5 、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現代農業莊園以市場為導向,培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生產、加工、流通、投資、經營管理、科研融為一體,使農業生產與市場緊密聯接,增強了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6 、增強農業產業發展的融資能力
現代農業莊園以資本為紐帶,將土地、勞動力、資金、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以資本形式進入農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實現了資源與資本的有效對接。
7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現代農業莊園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集生產、加工、經營、旅游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功能為一體,延伸了農業產業鏈,使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相結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有利于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 |